图片
图片
荷花在古诗词中有着很多风雅的别称,常见的有:
菡萏(hàn dàn):专指未绽的荷苞,如李商隐“惟有绿荷红菡萏,卷舒开合任天真”,以花叶相喻夫妻琴瑟和鸣。
芙蕖/红蕖:盛放的荷花。苏轼泛舟西湖时吟诵“一朵芙蕖,开过尚盈盈”,将花比作弹琴的佳人。
静客:宋人张敏叔列“十二花客”,莲居“静客”,取其清高出尘之态。
水宫仙子:苏门学士张耒的奇想——“水宫仙子斗红妆,轻步凌波踏明镜”,让荷花化身凌波仙子。
更妙的是谐音隐喻:'莲”通“怜”(爱意),乐府诗“江南可采莲”实为情歌;“藕”通“偶”,并蒂莲象征生死不离。从《诗经》“隰有荷华”的初见,到李清照“误入藕花深处”的俏皮,一朵荷竟承载了中国人最含蓄的情感表达。
图片
图片
荷花能成为千年顶流,归根结底在于它的文化内核。
- 佛道哲思:宋代周敦颐一句“出淤泥而不染”奠定其君子形象。佛家视莲为超脱红尘的象征(佛祖坐于莲台),道家则赞其“浊水开花抱性洁”的修炼智慧。
- 生命礼赞:莲子沉睡千年仍可萌发,契合“转世重生”的永恒哲思;而“水下并根藕,水上并蒂莲”的意象,更成为婚庆“连生贵子”的吉兆。
- 美人化身:自《诗经》以荷喻泽陂佳人,到李白咏西施“荷花羞玉颜”,荷花与东方女性美早已血脉相通。曹植《洛神赋》中“灼若芙蕖出绿波”,更成绝世美人的经典注脚。
图片
图片
画荷叶时,他惯用大羊毫斗笔饱蘸水墨,先淡墨打底,笔尖再蘸浓墨,侧锋挥洒间墨色自然晕染。浓破淡、淡破浓的交叉渗化,瞬间让荷叶有了呼吸感。尤其妙在表现叶盖时,他将其比喻为“伞柄与伞蓬”,筋脉沿梗放射性展开,动态透视一气呵成。
反对平涂,主张“色不碍墨,墨为主色为辅”。花瓣染色需带书写笔意,起笔重收笔虚;荷叶半干时以赭石、三绿破墨,衔接处如水雾氤氲。代表作《红荷小飞虫》中,朱砂点染的花瓣与墨叶交织,一只蜻蜓轻立梢头,尽显“香风十里弄晴晖”的意境。
荷梗以篆书中锋一笔贯之,弯而不软;莲蓬枯笔淡擦,枯荷则用赭墨点染残韵。他常说:“画前需有腹稿,落笔更要随机应变“,这种“始于一画,笔笔相随”的气韵,正是东方写意的精髓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联华证券-十大股票配资平台排名-股票配资网站行情-股票配资怎么赚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